头条创作挑战赛
晋献公的政治与军事体制中有四位重量级人物,堪称其四大金刚。其中,整顿政务的郭偃与士蒍,掌控军务的里克与荀息各司其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在军中,里克的地位相当于晋国军队的先锋指挥官,负责最前线的战略部署,而荀息则担任着参谋总长一职,相当于军队的智囊与谋士。
荀息,字子阳,姬姓,是晋国宗室的远支后裔。他的家族在荀邑拥有封地,后代以地名为姓,形成了荀氏这一家族血脉。荀息之所以能在晋献公心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在晋国南下中原的关键时期,他发挥了卓越的战略眼光与政治手腕。此时,晋献公急需借道他国,以突破虢国的防线,顺利南下进入中原,开展对中原诸侯的外交与军事行动。
晋国南下的道路险阻重重,首先要通过虞国领地,再经过虢国北部的上阳城,渡过黄河后才能到达下阳城。接着,晋军需要穿过崤函谷道,才能进入东周的王城洛邑,与郑国、宋国、鲁国等中原国家进行政治与经济往来。然而,这一远途之行,若是贸然出发,途中不仅需支付高额过路费,且贸然参与中原的军事行动更是困难重重。
展开剩余78%面对这一困境,荀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以讨伐虢国为名,向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荀息并没有简单地提出这一请求,而是利用礼物贿赂虞公,调动晋献公手中的权力资源。他的计划是通过一系列的重礼,打动虞公,使其愿意允许晋军通过虞国的领土。荀息的理由也十分充足,指出虢国曾收容晋国的流亡公族,并在背后资助、甚至亲自出兵攻打晋国城邑,妄图干涉晋国的内政,企图通过政变引发混乱。因此,晋献公才不得不出兵讨伐虢公。
这一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虞公被说服同意了晋军的通过请求,甚至两次允许晋军通过。不到三年的时间,荀息的谋划得到了验证,晋国不仅全歼了虢国军队,占领了其所有土地,甚至在晋军凯旋班师时,顺势灭掉了虞国。晋献公此前送给虞公的重礼,经过这场战争后,几乎全数回到了晋国的府库,相当于晋国将这些物品寄存在了虞公那里,却不需要支付任何保管费用。
这一系列胜利的战略,使得晋国成功打开了南下中原的大门。而最重要的是,荀息通过这一系列谋划,不仅帮助晋献公打开了进入中原的通道,也巩固了自己在晋献公心中的地位。从此,荀息成为了晋献公最亲近的谋士之一,几乎可以说是晋献公的左右手,手握国家的命脉。
然而,晋献公的治国之路并不平坦,尤其是在家族内部的纷争日益加剧之际。晋献公的儿子众多,其中,世子申生、二公子重耳和三公子夷吾都是比较出色的人物。虽然晋献公最为宠爱的是奚齐的母亲骊姬,但在一系列政变和政治局势中,他必须处理好自己儿子之间的权力争斗。事实上,晋献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子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派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晋献公开始意识到这种局面可能带来的隐患,他也逐步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甚至计划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别外放,逐步剥夺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然而,这个过程远比占领城市和扩大疆土来得复杂。家族内部的斗争迅速失控,世子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逃亡,局面一度变得十分混乱。与此同时,晋献公的女婿,秦穆公也插手其中,试图通过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她的兄弟们来干预局势。
就在晋献公身心疲惫之际,他有了一个稍许喘息的机会,打算前往齐桓公组织的中原诸侯会盟,然而,途中他突然病倒,这一病最终导致了晋献公的去世。
临终时,晋献公急忙将儿子奚齐托付给了荀息,并询问他:“如果我将这个弱小的奚齐托付给你,你将如何处理?”荀息立刻跪拜,郑重回答:“臣必竭尽全力,忠诚守信。若能安置好奚齐,便是君主在天有灵;若不能完成任务,臣愿以死谢罪。”晋献公紧接着问道:“你所说的忠诚是什么意思?”荀息坦言:“忠诚意味着为公室家族的事务竭尽全力,心无二意。即使在送终之际,仍应不偏不倚,做到两边都不疑忌,这才是真正的忠诚。”
虽然晋献公已无力再说什么,但他的意思已经通过荀息的言辞传达清楚。晋献公最终去世后,荀息迅速安排了公子奚齐的即位仪式。
然而,事态很快变得复杂。军头里克得知了内外的势力动向,传话给荀息,警告他三位公子的支持者积怨已久,外有秦国援助,内有支持者将会对奚齐构成威胁。荀息冷静地回应:“那就让他们去死,要么就是我死。”然而,里克却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死并不能解决问题。”
荀息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表示自己与先君早有约定,决不反悔。即使这些行为无益,自己也不能为求生存而改变承诺。他相信,民众会理解他的忠诚和决心。虽然局势已无法控制,但荀息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忠诚不会被任何人动摇。
晋献公去世的消息震动了整个晋国。不到一个月,里克却再度出手,直接在朝堂上杀死了公子奚齐。荀息此时决心以死谢罪,兑现自己当初的誓言。最终,在这场没有任何悬念的宫廷斗争中,晋国政权发生了剧烈变动,朝中上下都为之一震。
这场血腥的争斗最终以荀息的自杀画上句号,而晋国的未来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代。
发布于:天津市通弘网配资-通弘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门户网站-广州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