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本来该是睡个懒觉、喝喝咖啡的日子。但在俄罗斯的巴什科尔托斯坦,这种宁静被“轰”的一声给彻底干碎了。一架无人机,跟长了眼睛似的,从天上直愣愣地就奔着当地一个巨大无比的炼油厂去了,下一秒,火光就起来了。
虽然吧,后来官方通报说,破坏不算致命,但这个地方,离前线有多远?一千四百公里。你得琢磨琢磨这个数。一千四百公里,这已经不是什么前线后方的问题了,这简直就是从别人家的后院,直接跳进了你的卧室。这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钉在了这个原本只在能源新闻里才会被提一嘴的地方。
这可不是什么犄角旮旯里的小作坊。被炸的这个炼油厂,全名叫“巴什内夫特-乌法炼油厂”,是俄罗斯石油巨头巴什内夫特公司的心尖尖,就在共和国首都乌法的边上。1400公里这个距离,本身就像一个响亮的耳光,它告诉所有人,战争的触手,已经能伸到这么一个让人觉得“绝对安全”的深度了。所以这次袭击,给人的感觉,震惊远大于实际损失。
事情一出,巴什科尔托斯坦的头儿,拉季·哈比罗夫,估计也是懵了,第一时间就冲到社交媒体上,想把场面稳住。他的话,说得那叫一个狠,直接就给这事儿定了性——“恐怖袭击”。他对着镜头和屏幕前的老百姓解释,说“今天,我们巴什内夫特旗下的设施,遭到了飞机型号无人机的恐怖袭击。”你看,连“飞机型号”都强调了,就是想说这玩意儿来头不小。
他还透露了点细节,说其实来的不止一个。除了那个成功撞进去的“捣蛋鬼”,还有另外一个在半道上就被自家防空给收拾了,不然场面可能更难看。他一个劲儿地强调,现场是着火了,但万幸,人没事,一个伤亡都没有,生产设施也就是“轻微损坏”,专业队伍正玩儿命扑救呢,一切OK,都在控制中。
可有意思的来了。就在俄罗斯官员这边忙着给大家喂定心丸的时候,乌克兰那边,递过来一份坦白书。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的一个信源,特别大方地跟媒体说,对,这事儿,我们干的。得,这下好了,谁干的、为什么干,连猜都不用猜了。
乌克兰这么干,看着挺突然,但你要是把时间线拉长了看,就会发现这都是计划中的一步。从仗打起来那天开始,敲打俄罗斯境内的能源设施,尤其是炼油厂,就成了乌克兰一个摆在桌面上的阳谋。这逻辑简单粗暴得不行:打蛇打七寸,我不跟你耗战线,我直接断你的财路。
克里姆林宫凭什么能撑着这么大的军事开销?不就是靠卖石油、卖天然气换来的真金白银嘛。这些炼油厂,就是把黑乎乎的原油变成钱、变成军队油箱里的燃料的印钞机。乌克兰就是要在这台印钞机上搞点破坏,让它转得不那么顺畅,甚至直接卡壳。
而且这招吧,还真挺管用。就在今年夏天,乌克兰一连串的空袭,已经让俄罗斯好几个炼油重镇叫苦连天了。有些厂子的产能直接被打掉一大截,只能降速生产,有的干脆就停工检修。
这种影响,很快就从工厂传到了马路上。俄罗斯国内的油价开始不稳,各地加油站的价格牌子,隔三差五就得往上调一调。这一下,普通老百姓可就真切感受到了,战争不只是远方的新闻,它会实实在在地变成自己生活里多掏出去的卢布。
说回这次被盯上的乌法炼油厂。它的分量,可真不一般。早在好几年前,克里姆林宫就公开给它盖过章,说它是“俄罗斯最大的炼油厂之一”。这话的分量,够足了吧。
你去查查资料,这家伙的能耐大得吓人。它不光能炼原油,还能生产出超过150种不同的石油产品。从你我车里加的汽油柴油,到各种工业机械离了就得趴窝的润滑油,五花八门,啥都有。这些东西,不但要喂饱俄罗斯国内这个庞大的市场,还有一大批是要出口换外汇的。可以说,它就是俄罗斯能源经济这盘大棋里的一个重要棋子。
所以,那150种产品的供应会断吗?就这次袭击造成的“轻微损坏”来看,那肯定不至于。一次没造成致命伤的攻击,还不足以让这么个庞然大物彻底瘫痪。但它戳破了一个气泡,一个关于“战略纵深绝对安全”的幻想气泡。
这次袭击,火光可能不大,但它扔下的那颗心理炸弹,回响可太大了。它就像一记警钟,在俄罗斯广袤国土的腹地被猛地敲响。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不是那点物理损伤,而是那1400公里的攻击半径,和乌克兰那种“我就要打你钱袋子”的毫不掩饰的决心。
对俄罗斯来说,这次的“幸运”可能只是损失不大,可谁又能保证下一次呢?当后方不再是绝对的安全区,当能源心脏随时可能被扎上一刀,这场冲突的天平,也在一点点地发生微妙的变化。150种产品的供应链暂时是稳的,但那把悬在整个俄罗斯能源系统头顶的利剑,却因为这次事件,变得更清晰,也更冰冷了。
通弘网配资-通弘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门户网站-广州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